开丰-“端午节”简史:天地之中,端午得正,关于端午的智慧与启迪

关于开丰 /

你的位置:开丰 > 关于开丰 > “端午节”简史:天地之中,端午得正,关于端午的智慧与启迪
“端午节”简史:天地之中,端午得正,关于端午的智慧与启迪
发布日期:2024-06-09 20:52    点击次数:134

“端午节”简史:天地之中,端午得正,关于端午的智慧与启迪五月五是端午

仲夏端阳,九州粽香,兰汤沐芳,龙舟竞航。

千载屈子,汨罗英魂,忠孝挚诚,浩气长存。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忠孝节等,其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四大传统节日,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由字面来看:端即开始,午为五日。

按照天干地支计算,农历正月为寅月,五月即为午月,干支逢午,即为端午。

端午安康

端午是仲夏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为首阳之日,也是重五之时,符合天地正道。

端午最初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祭龙习俗逐渐演变而来,以辟邪祈福为目的,而后逐渐融入诸多人物、传说和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礼仪、习俗和人文内涵。

端午节背后不仅包含着对于忠孝正义的颂扬,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充满无尽的智慧与启迪,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

端午临仲夏

端午——飞龙在天,中正之道,关于端午的星象起源和图腾崇拜

说到端午起源,就不得不提到中华民族的重要代表“龙”。

今年恰逢甲辰龙年,机缘所致,让我们一起追溯端午节最初的源头。

首先从天文历法上,古人以天干地支计元,天干象征天道,地支承载地道。

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日晷上的天干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它被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仲夏之始,正逢端午,此时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飞龙在天的日子,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飞龙在天”乃大吉大利之象,寓意着事物发展到达最为鼎盛的时期。

端午当日午时,为此星象全年周天运行最为适合的位置,寓意着一切既“得中”又“得正”,和古人崇尚的“中正之道”不谋而合。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端午起源涵盖了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当面,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同时兼具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富节俗,可谓包罗万象。

在星象历法之外,端午最初缘起于吴越先民祭祀龙图腾与祈福驱疫的活动,其中的划龙舟与吃粽子成为传承至今的活动。

而后,其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丰富糅杂,加入了诸多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如我们熟悉的屈原、伍子胥、曹娥等等。

同时也将龙舟竞渡、食粽、悬蒲艾、饮雄黄酒等诸多习俗并入其中,得以传承千年,历久弥新。

端午的故事:关于屈原

端午的故事:关于屈原,关于英雄,傲骨天成,天地忠贞

说到端午,就不得不提关于它的诸多人物和故事,其中以屈原最具代表性。

因为屈原的经历与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符合中国古代最为推崇的“忠君爱国”。

故而自汉代以来,端午节对于屈原的纪念和关于他故事的传颂逐渐加强,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端午节是源自于屈原。

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和中国传统“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不谋而合,颇具传奇色彩。

也许这样的出生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忠君爱国,傲岸清高,有治国之才又富文辞之美,可以说几乎完美。

回到千年以前,汨罗江畔风云怒卷,水流浩荡,见证着一个旷古的悲剧。

我们无法知道那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以怎样一种决绝的方式离开了现实的世界,他的灵魂归于冰冷的江水与楚国故乡。

东方式的悲剧总是背景宏大,历史的车轮下映衬出人的渺小,但那种强大的精神却化为无尽的力量,在千百年的时光中被见证、被延续、被传承。

沧浪之畔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偌大的天地时空之中,回荡着那样如诗般的歌颂:傲然正气、孤绝凄美、淡泊旷达,高逸从容。

长歌当泣,众人皆醉我独醒,逆流而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虽知世事艰险、人性复杂,却偏要去打破苟且和黑暗,与天命相争,虽千万人,吾往矣。

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笃定,一种坚守,一种气节,一种使命,不因外界而随意改变的赤忱和纯粹,成为中国式独特的信仰,为后世的人们所敬重和效仿。

伍子胥

当然,端午的主人公还有伍子胥,相比他的故事,或许很多人对他的名字更为熟悉。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因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于是投奔吴国,协助吴王阖闾破楚。

而后吴王夫差继位,子胥建议消灭越国,后却被奸人所害,子胥被杀时留下遗言,即将其眼睛挂在城门,亲眼看吴被越所灭。

夫差闻言大怒,以皮革包裹子胥尸体,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吴地百姓认为其逝后化作河神,于是有了端午祭拜并以粽子作为祭品的习俗。

端午精神

与其说端午是众多传说的合集,不如说是其背后的精神传承。

正如其被称做“忠孝节”,代表中华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中的首要之德——“忠、孝”。

古往今来,关于端午的纪念,更多的是关于国家信仰的忠诚、对于良心孝义的忠贞。

它是为了自己心中不灭的信念、不与世俗妥协的干净,更是关于在世间行走所秉持的初心。

屈子故里

居庙堂之高,有屈子一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夫忠臣;

位江湖之远,有如陶渊明、唐寅一样自成一派,开创先河的名家。

他(她)们骨子里的隐忍和博大,自在和淡泊,成就了中国人忠于真理、热爱生活的心性,正是这样的积累沉淀,才造就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博大。

他(她)们共同组成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纪念,串起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成为这个族群最为稳固的根基,带给我们无限的智慧和启迪。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端午简史:由古人留迹话端午习俗

端午节关于屈原的纪念最早记载于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书中记载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楚人哀之,便以竹筒贮米投入水中祭祀。

同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则记载东吴地区端午龙舟竞渡是为了迎接河神伍子胥。

唐代《襄阳风俗记》也写到以竹叶包裹和五色丝线缠绕粽子是为了避免屈原的身体被龙吃掉。

端午粽子

两汉的端午节主要以保健祛疾为主,《四民月令》中记载人们会在此时制作黄连丸、霍乱丸等治疗中暑、痢疾等疾病。

晋代时,人们将艾草等悬挂在门外,以祛疫攘毒,同时采摘人形艾草来艾灸,将艾叶扎成虎形佩戴。

隋唐时,端午已经成为重要节日,互赠衣饰已成习俗,从朝廷到民间,赠扇之风也非常流行。

除此以外,还有射粉团之戏:即将粉团放于金盘,以小角为弓,射中则可食。

宋代民间人们于端午售卖桃、柳、百索、艾花、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等。又以紫苏、葛蒲、木瓜切成茸与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而成的香囊。

同时,将菖蒲、艾草、蒜等攘毒植物制成不同形状,如天师状、虎形等外形来镇慑邪魔疫病。

张岱的《陶庵梦忆》记载明代瓜州的龙舟竞渡情况,自五月初一开始,至十五结束,历时整整半个月。

龙舟竞渡

明朝时划龙舟的习俗已于各地盛行,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龙舟形制和划龙舟的方式。

例如杭州西湖是竞赛龙舟围绕表演的大龙舟打转,大龙舟上层人扮演各种角色,下层则敲锣打鼓,抛下各种物品,小龙舟上的水手下水争抢,好不热闹。

端午划龙舟

端午食粽,重五食“五”,煎䭔补天——端午食俗,南北各异

毫无疑问,端午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粽子。

据传,端午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将粽子投入水中,为了让他不被水中的鱼龙所扰。

根据后期考证,粽子最初源自吴越先民祭祀龙图腾的习俗。

作为龙的传人,每到仲夏端午,吴越之人会将食物包裹在树叶中或置于竹筒内,放入水中,进行祭祀活动。

我们目前所食的粽子是中国古代北方角黍和南方筒粽相互影响,彼此融合形成的。

自晋代开始有角黍,以芦苇叶裹高粱米制成角状,意在求子,后世北方粽子常加入红枣、栗子等,皆有此意。

南方的筒粽则是将大米置于竹筒中炊煮而成,常用作祭祀龙与水神。

自南朝开始,人们将纪念屈原与粽子联系起来,同时为了驱赶鱼龙之扰,还用五彩丝线进行捆扎,唐朝称为“百索粽子”。

粽子一举高中

当然,粽子谐音“中”,还有着一举高中的寓意。现代,端午节在每年的高考和中考附近,更增加了人们吉祥祈福的意味。

在纪念和吉祥的寓意外,食粽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人们认为端午此时位于仲夏,是阴阳交接的时段,所以粽子十分符合阴阳相包裹,是最适于此时的食物。

养生方面,粽子的主料糯米能补中益气、治疗脾胃虚寒,红枣能补脾益胃,而包裹粽子的苇叶、竹叶能清热利湿,荷叶可以和胃宁神——小小的粽子对人体健康却有着大大的益处。

小小的粽子,大大的健康

伴随着粽子的发展史,粽子风味则以朝代和地区为异。

如明朝有“艾白粽”、清朝“火腿粽”等等,粽子的品种花色日益繁多,用料也因各地饮食习惯和口味而有不同。

一般,北方的粽子以纯糯米和诸多坚果为主,放入红亮的大枣、细腻的豆沙、醇香的玫瑰糖酱等。

食用时辅以白糖和蜂蜜,晶莹如雪覆盖其上、浓稠亮金浇于其上,搭配粽子绵密的洁白,吃起来幸福稠甜,开心满满。

相比北方的粽子,南方的粽子虽然外表普通,内里却大有乾坤。

熏烤得宜肉质紧实的火腿、肥而不腻口感丰腴的五花肉、红油流香松软绵密的咸鸭蛋黄、清爽醇香富有嚼劲的笋干。

除此以外,咸粽子的配料还有干货界的扛把子香菇、海产虾仁、口味浓郁的瑶柱等诸多优质食材的加持,当然还有清热解毒的绿豆等等,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粽子的故事

每年端午时节,关于粽子的甜咸之争是端午的必备项目,儿时不喜糯米类食物,年长后却逐渐接受。

对于食物的执念大概来自于童年的记忆,长大后味觉和习惯总会不断变化。

正如生活中我们逐渐变得成熟,主动或被迫接受这个世界的种种,逐渐变得宽容且随意,少了挑剔和坚持,如同我们可以尝试和接受的食物,日渐丰富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当我们慢慢被磨去了棱角,在生活的钝锤下变得眼神浑浊,黯淡无光,失去了儿时眼中的好奇和清澈,这一枚有棱角的粽子是否会唤起内心最真实的部分,回到最初的那个自己?

当然在粽子之外,端午还有很多其他的食俗。

很多地方,端午要吃五种食物,以五寓“五”:如江浙黄山一带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或黄酒)。

这“五黄”并非随便凑数,而是有着食补的根据:黄鱼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黄瓜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黄酒祛除寒湿,养胃护脾。

端午食五黄

与五黄不同的是江南的一些地区则是吃“五红”或“五白”,五红为红烧黄鱼、红烧肉、咸鸭蛋、河虾、苑菜,苏州五白为白切肉、白斩鸡、白豆腐、白蒜头、菱白。

江西有早餐吃“五子”的习俗,即粽子、包子、鸡子 (鸡蛋) 、菜子 、蒜子,有“五子登科”之意。

广东端午吃五色豆粥,据说可以辟邪;东北则吃打糕;甘肃民勤制作扇子状的面食“面扇子”等。

闽南端食物煎䭔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一种叫做“煎䭔”的食物,福建南安和台湾台南均有端午吃煎䭔的习俗,是为了纪念郑成功。

彼时郑成功攻取了赤嵌城,在围攻安平城堡时军队没有粮食,于是征购民间粮食,以致民间无米过端午。

于是,人们用番薯粉加上当地生产的牡蛎、虾、糖、花生制成煎䭔代替粽子。

由于郑成功是端午前后去世,所以为了纪念他,南安人们依俗不做粽子,而是制作煎䭔食用。

端午插艾

端午除了食俗之外还有诸多养生祛病、避暑迎夏的习俗,如浴兰、采艾、佩香、赠扇、臂缠五色丝线等等。

碧艾香蒲处处忙,细缠五色臂丝长——端午悬蒲艾,祛病迎百福

端午时,人们为了攘毒祛疫经常将诸多菖蒲、艾草、兰草等香草悬挂在门上,称为“悬蒲艾”,有时还会增加蒜头、香茅、石榴花、龙船花等。

菖蒲形似剑,插在门口象征驱除不祥,有“蒲剑斩千邪”之说;艾草代表“百福”,石榴花可驱虫,蒜头可以驱邪,合称“天中五瑞”。

人们还会将诸多香草,搭配朱砂、雄黄等味道浓烈的药物,并混合一些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一起制成各种形状的香囊,佩戴于身以驱虫驱病。

心灵手巧的母亲们会将香囊制成各种形状,挂在孩子身上,以祛除蛇虫与瘟疫。

端午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古代人们认为五月为“恶月”,而端午更是“恶月恶日”,活动也以安息静养为主,一些地方还有“躲端午”的习俗。

同时很多地方会给孩子带上五色丝线缠的续命缕,保佑健康无恙。

端午佩戴五色续命缕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端午养生,浴兰沐芳的美好

春秋时代成书的《夏小正》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于五月已有储存兰草作沐浴之用以及采谷物煮豆汤消暑的习俗。

因为此时正值仲夏,高温潮湿,毒虫滋生,蛇蝎出没,为了防止疫病,民间风俗中便有兰草沐浴,也称“洗百病”,所以端午也被称为“浴兰节”。

当然因地域和植物不同,每个地方选取的兰草也各不相同,如广东会加上凤仙、白玉兰,广西、湖南会加上柏叶、大风根、桃叶等。

一般,大家还要选择端午当日中午的水来进行洗浴,认为具有祛病攘疫、延年益寿的功效。

古代端午节为儿童沐浴

同时采药制药也是端午的传统习俗,端午前后是草药茎叶成熟的日子,此时采摘药性好且功效佳,很多地方还有饮用雄黄酒的习俗。

《白蛇传》中的白蛇就是喝雄黄酒现形,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杀虫解毒,但雄黄中含有致癌物质,很多地方便以黄酒替代。

居于广东,人们热爱中草药,偏重养生。端午的菜市,经常有人售卖“佰草集”。

端午佰草集

有讲粤语的老人不断给你推荐,用它烧水冲凉,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被“种草”。

有次买回烧了一锅,淡淡清凉,沐浴后还留有天然的香气。

想起屈夫子笔下岸芷清芬的一众香草:薜荔、杜若、泽兰、白芷和端午习俗“浴兰汤”,羡慕古人和自然的亲近。

即使不能把生活过成田园诗,但可以通过小小的仪式感获得宁静和愉悦。

端午,带香薰,喝雄黄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端午龙舟,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当然,端午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龙舟竞渡,明朝时划龙舟已经盛行,各地发展出不同的形制的龙舟和竞渡方式。

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十分讲究:船身窄而长,还有龙头、龙尾和鳞甲等装饰,船上结七彩,张旗伞。

竞渡时锣鼓喧闹、鞭炮齐鸣、万人喝彩,场面极为壮观,可见龙舟竞渡其实也是驱瘟避邪的一种行为。

龙舟比赛,热闹非凡

现今香港很多地方于端午举行龙舟比赛,以及利用龙舟祭祀酬神。大屿山大澳的端午游涌更于2011年被列为香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些地区则有会有“扒夜龙”的习俗(如深圳“扒龙舟”),即在端午节前夜划龙舟,以纪念宋帝。

在徽州地区、江西、湖北、福建等地的端午节,都有以船“送疫迎神”的类似习俗。

端午记得吃粽子

其实端午作为一个节日,更是团聚的日子,与家人一起,或许只是一顿饭、一杯酒、几个粽子和几枚鸡蛋而已,却有着浓浓的温情浸润其中,妈妈包的粽子永远是最美味的。

万水千山总(粽)是情,愿大家端午安康,万事随心

愿各位朋友纵情四海,心中有梦,纵享人生,乘风破浪!